400-085-3274

13887641154

医美躲坑指南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2023-04-21 13:11:0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和消费的多元化发展,运用“医美”手段追求美已经成为社会的新潮流。然而,随着医疗美容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行业内的乱象也频频发生。

  为此,我们给各位求美者准备了以下“医美避坑指南”,以期大家都能找到合规机构,安全、顺利变美!

  关于医疗美容机构的宣传,最常见的就是在微博、朋友圈等铺天盖地营销,用极易制造“容貌焦虑”的字眼来引起爱美人士的不安,之后再运用各路明星、网红的整形案例,宣传机构的医美技术,最后以超值优惠活动的套路,吸引客户促成交易。

  针对上述医美行业广告乱象,2021年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将“制造‘容貌焦虑’”“对未经药品管理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作广告”“宣传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诊疗科目和服务项目”等九种情形列为打击重点。此外,医美整形机构发布广告需经相关部门备案审批并获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主体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或者未按《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发布医疗广告的,为违规宣传行为。

  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不少消费者并未与医美机构签订相应的服务合同。虽然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没有书面合同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但是缺少“白纸黑字”的书面合同往往就会导致事实的模糊,造成消费者维权的不利。或者消费者即便签订了合同,合同中也未明确约定具体的服务标准或者服务效果,更别说留存相应的就诊记录、告知书等病历资料,甚至有的消费者还使用化名接受医美服务。一旦发生纠纷,这种“无书面合同”交易模式将会使消费者难以证明自己与医美机构存在服务合同关系,以及医美机构没有达到其承诺的服务效果等损害事实。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修正)》的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由此可见,“医美”绝不仅仅是“生活美容”那么简单,医疗机构是否具有资质进行医美服务尤为重要。除了机构自身应有的资质,从业医师和护士也应当具备相应资质,由于医美服务的特殊性,往往还要求品使用资质。

  选择具有资质的正规机构可以大大降低医美消费者的交易风险,消费者在交易前,一定要查验机构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医师和护士的相关资质(根据上述管理办法规定,主诊医师需要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护理工作者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美整形机构执业除了营业执照,还必须向相关部门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会注明医美整形机构的营业范围和诊疗科目,消费者在机构中进行医美咨询时,基于对机构和销售人员的信任,往往会忽略审查资质。医美整形机构超经营范围、备案科目对消费者进行整形手术属于违规经营行为。

  由于医美属于医疗行业,所以必须严格遵循诊疗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相关事项及风险,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即医美机构未在术前向消费者提供风险告知书违法。

  但是实际操作中,销售人员往往在推销过程中对术后风险避而不谈,然后通过免费术后修复来稳定消费者的不安。甚至有些机构在术前会提供本质为“免责书”的《风险告知书》,来规避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过,该种告知书往往为格式合同,消费者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数据显示,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医美设备为假货,医美机构所使用的非法针剂高达七成,很多针剂只是具有安慰剂效应,没有真实效用,有的针剂由于添加违禁物质还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甚至还有“幽灵手术”、整容医生“抽脂过程中聊天”等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

  消费者本身带着“美”的追求进行医疗美容,但很可能由于医疗机构过错导致医美效果不理想、遭受身体损害甚至失去生命。

  一方面,就消费者而言,多数医美消费者不希望自己的诊疗信息被曝光;就诊疗机构而言,保密本就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但是部分医美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诊疗信息,进行对比宣传以吸引更多客户,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肖像权、隐私权等人格权。

  另一方面,术后护理也是医美矛盾频发的领域。数据显示,医美机构对用户的术后回访、术后关怀尚不健全,而恢复期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美项目的最终效果,在实践中医美机构常将医美效果不明显推给消费者自己护理不当,声称是消费者自己的责任。由于消费者对医美的认知不全,机构具有护理责任,机构有告知当事人注意事项等义务。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民事审判白皮书(2016年度~2020年度)》显示,2016年至2020年期间,朝阳法院共受理医疗美容民事纠纷212件,均是以美容就医者及其近亲属为原告起诉的案件,案由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为主。其中,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为案由主张侵权之诉的有125件;以医疗服务合同为案由主张违约之诉的有77件;以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为案由主张侵权之诉的有10件。以点观面,从朝阳区法院的医美案件的案由涉及情况可以看出,实践中消费者多以侵权和违约为由追究医美机构的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如果医美机构虚假宣传,则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其第55条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条款: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则赔偿五百元。

  《民法典》合同编为医美用户通过合法有效合同约定自身权利义务提供了保障。医美机构如果不履行先合同义务(包括不告知手术风险,手术人员与约定不符等),甚至造成加害给付(不但没有达到合同目的,甚至对当事人造成了额外损害),则属于侵犯了医美用户的根据合同约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定的权利,医美用户可以要求机构根据合同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医美机构手术不当,造成医美用户身体损伤甚至死亡,或者未经允许利用用户信息牟利的行为,均侵犯了医美用户的人格权利。

  除了上述人格权遭受侵犯可以提起侵权之诉,《民法典》侵权编还详细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即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相应的赔偿在民法典第1179中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并且,侵权编第1183条还规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定了若侵权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相关文件规定了医美机构应当具备的资质、医师条件,广告要求等行业规范。

  若美容广告虚假宣传,医美机构及其具体操作人员不具备相应资质就向消费者提供相关医美服务,或虽有资质却依然对消费者虚假承诺,都可以视作侵犯了医美用户的消费者权利,可以适用上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追究其民事责任:消费者不但可以要求返还医美费用,还可以要求医美机构3倍赔偿。此外,医疗机构若违反前述规范,还面临行政处罚和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

  如上所述,大多消费者一般会提起违约或侵权之诉。二者的区别在于:责任基础方面,违约之诉是基于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而侵权之诉则是基于一方侵犯另一方的民事权益的行为;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上,违约责任以严格责任为原则,即只要消费者能够证明医美机构存在违约行为,就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而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原则,消费者举证责任相对较重,消费者需要对侵权四要件(违法行为、主观过错、因果关系、损害结果)进行证明(为减轻消费者证明责任,《民法典》侵权编第1222条还规定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若出现1、医疗结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这三种情形,则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无须消费者再对此进行证明);损害赔偿范围上,侵权之诉可以主张精神抚慰金,而违约之诉需在因违约行为损害消费者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前提下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当然,诉讼中,当事人在主张经营者赔偿人身、财产损失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医疗服务合同,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主张返还医疗美容服务费用,如果医疗美容机构存在隐瞒事实等欺诈的情形,当事人还可以主张医疗美容机构按照已付服务费用的三倍进行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看重证据,因此在进行医美前一定要查看这些医疗美容机构和具体进行手术的医生是否取得了从业资格,并且一定要与这一家医疗美容机构签订书面的服务合同,同时要求其出具正规的发票,因医美市场上的医疗美容机构技术和设备参差不齐,要有固定证据的意识,例如保存好手术前需要整形部位的照片(清楚证明拍照时间),清楚地记录下整形程序,以防发生意外后出现举证困难的问题。

  医美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全国12315”平台,投诉侵犯其权益的经营者,或者对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

  医美用户还可以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在“投诉有门”页面中,查阅到各省消协的通讯方式。此外,消费者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和解监督平台”,可以直接向经营者提出诉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为整治医美行业乱象,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等多部委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非法医美重拳出击。医美消费者可以根据文件中不同部门的分工,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监管部门以及网信部门等政府机构投诉、举报涉事医美机构,使得相关机构及责任人员获得应有处罚和惩戒。

  如果医美机构违反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危害公共卫生秩序,在无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导致严重后果,则医疗机构员工涉嫌触犯非法行医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医美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新知|“医疗美容”的法律风险分析》,载公众号“法薪”,2020年11月29日。

  《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载“艾瑞网”,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3月8日。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民事审判白皮书(2016年度~2020年度)》,载公众号“患者安全论坛”,2021年3月39日。

  《被无资质医美“套路”如何维权?法官这样说》,载公众号“北京海淀法院”,2021年12月22日。

  《花费170万遭无资质医美,一消费者获三倍赔偿!》,载公众号“齐鲁壹点”,2022年3月6日。

  伦镍风波|伦镍单日上涨近30%!创2007年以来历史新高,三元电池成本端压力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