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5-3274

13887641154

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医疗美容范文10篇

2023-05-01 06:38:46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销。

  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九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当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第十二条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非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

  第十五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第十六条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第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

  第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

  第二十条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一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的从业人员要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未经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就医者病情及病历资料。

  第二十二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第二十五条医疗美容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二十六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的审核。发现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开展某医疗美容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应及时通知该机构停止开展该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七条各相关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工作。

  第二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截止2020年10月底,辖区内有医疗美容机构1家(未开展诊疗服务)。执法检查期间,对辖区内1家依法取得相应资质但未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医疗机构、14家可能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医疗机构和57家生活美容机构开展了现场监督检查,发出监督意见书4份,未发现辖区医疗机构、生活美容机构未取得合法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和使用医疗美容相关药品、医疗器械的情况。

  生活美容机构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漠,对医疗美容内在的巨大风险认识不足,部分美容院虽未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但在巨大利益的诱使下,仍然采用私自医美广告或向消费者提供不正规医美信息等手段向消费者推介医疗美容,潜在安全隐患大。

  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监管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和省卫生厅《医疗机构日常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构建规范有序的医疗美容服务环境为目标,不断推进我市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时,通过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促进我市医疗美容服务机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美容服务。

  由市卫生局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医疗美容服务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市)卫生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量化分级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

  成员:各区、市卫生局局长,市卫生局、各区(市)卫生局有关卫生执法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监督局,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按照《医疗美容机构量化分级评分表》、《市医疗美容服务机构量化分级监督管理评审及公示办法》规定的量化评价内容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医疗美容服务机构量化分级管理的重要意义。宣传、普及医疗美容知识,使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医疗美容服务安全的重要性,为其消费提供知情权和选择权。

  各区(市)通过量化分级管理知识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促使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充分理解和掌握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评分标准,掌握《医疗美容机构量化分级评分表》具体内容,确保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机构信誉度等级评定前,市、区(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进行摸底调查和登记造册。掌握医疗美容服务数量、规模和基本状况,并依照评分表打分,评价其依法执业状况,初步评定信誉度等级。

  市、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将初次评定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告知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落实到位,并向卫生局提出复审申请。复审时,以初次审核评定时发现的问题为审点,重新确定最终评价级别。逾期不整改且不提出复审申请的,按初次告知的评定结果进行公示。

  市、区(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监督量化等级评定方法和程序,确定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评定等级,在醒目处张挂信誉度等级公示牌。根据医疗美容服务机构信誉度等级,确定卫生监督频次,并开展日常监管工作。经过审查,各区(市)将初步拟评为A级的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申报材料报市卫生局,经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到现场复核,审核合格后由市卫生局公示、挂牌。B、C、D级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评定后,将结果报送市卫生局医疗美容服务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今年底将组织由市、区(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参加的全市医疗美容服务机构检查工作。考核市、区(市)两级医疗美容服务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开展情况、完成质量、规范程度和存在问题等内容,并对考核验收结果进行通报,同时将评审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医疗美容服务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充分认识做好医疗美容服务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的监管要做到“底数清楚、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监管到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相互支持、主动配合、齐抓共管、抓出实效。

  通过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机构量化分级监督管理工作,对医疗美容机构、主诊医师、诊疗行为等进行全面检查。并依法查处生活美容机构开展医疗美容的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科室,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务求取得实效。

  按照打建并举,整顿和规范相结合,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医疗美容服务机构信誉建设。

  随着医疗美容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医疗美容术不断地被世人认可、接受,由医疗美容导致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作者概括介绍美容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可行性的防范措施。对预防医疗美容纠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美容医疗纠纷现状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我国的医学美容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虽然,医学美容的主观性是积极的,但是由于社会背景不同,接受的教育层次不一,个体和心理因素差异较大,对美的认知标准也相差甚远。故在对美容就医者个体差异及社会环境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开展美容治疗,会导致医患之间的纠纷。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美容机构已逾百万,从业人员也已达数百万,然而10年来,我国已发生各类美容毁容案件20多万起。2003年全国一、二、三级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包括医疗美容纠纷在内)与2000年初比普遍上升。其中三级医院上升17.9%,二级医院上升34.7%,一级医院上升12.9%,其他未评定等级医院上升4%。医疗纠纷成为国民投诉最多的项目[1]。因医学美容行业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行业,故也是美容医疗纠纷逐年呈上升趋势的一个原因。

  1.2美容医疗纠纷原因医疗美容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因素。(1)医源性因素:首先是医疗美容机构方面的原因,表现为管理不力、技术薄弱、设备简陋、虚假宣传等;其次是美容医务工作者方面的原因,表现为服务态度差、缺乏与美容就医者沟通意识、美容技术低下、经验缺乏、医德缺失等因素。(2)非医源性因素:首先是美容就医者方面的原因,由于美容就医者及家属过失导致的纠纷,表现为有意或无意隐瞒病情或病史,美容受术者因缺乏医疗美容知识,术后护理不当,造成毁容等不良后果,更有甚者,有的美容就医者有意嫁祸栽赃医方而引起纠纷,以达到拖欠或拒付医药费甚至索赔的目的。其次,是由社会环境引发的原因,如医疗美容主管部门监管乏术给医疗美容纠纷的发生留下隐患;不客观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导致社会对医疗美容行业不满情绪增加、规范医疗美容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均是引发美容医疗纠纷的原因。当务之急针对美容医疗纠纷的原因提出可行性的防范措施,对预防、减少美容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深远意义。

  2.1针对医方的预防措施(1)加强医疗美容机构的管理,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病人在医院所得到的服务过程的优劣,管理起主导作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威容教授曾说“在美国,90%的纠纷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服务,流程管理得好,大部分纠纷是可避免的。”国内调查也发现,病人对医院的抱怨,七成是与医疗品质无关,而与服务品质相关[1]。这就要求在医疗工作中要贯彻“以病人为中心”。领导要高度重视医疗美容安全工作,将防范医疗美容纠纷纳入医院目标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2]。①严格美容医疗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贯彻于医疗活动中,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②执行美容医疗检诊制度:漏诊是由于诊疗经验、技术和责任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美容医疗管理有接诊、三级检诊、大查房、会诊及病历讨论等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将会使误诊率、漏诊率降低;③健全美容临床病历管理制度:从病历的书写到病历的归档,美容医院应有一整套病历管理制度,可减少美容医疗纠纷。因病历在司法程序和行政调解中充当不可或缺的证据作用,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及时解决医患纠纷,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维护医患权益;有利于提高美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美容医学科学的发展。④完善美容医疗仪器设备检修制度:预防美容医疗纠纷的发生,要严格执行医疗美容器械保养检修制度,购进合格医疗美容器械,维持仪器的良好状态。同时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加强美容医务人员医德教育,提高医疗美容服务质量。对美容医务人员进行敬业的思想教育和医学伦理教育,不断提高美容医学医师的医技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审美及良好的沟通能力。(2)提高美容执业者的职业素质:医疗美容行业对医师有非常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医学美容手术知识,而且要掌握医学和美学学科知识,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相关知识,对哲学、数学等一般科学知识亦应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学习素描、雕刻、摄影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美容医师应具备的[3]。而我国现阶段的状况是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从业人员甚少,因此美容从业者素质和修养亟待提高。伴随专业技术的细化,要求美容执业者不仅应具备美容外科的全面技术和原则,同时还要求具备优良的学术作风和心理学、美学、外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特别是能将各种伦理原则自觉的渗透于每一例诊疗的全程。比如在施术对象适应范围与时机的选择时要严格遵循有益与最小伤害、与病人沟通中的尊重与知情同意、效果评估时公正与客观线]。随着法制社会建设的逐步完善,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也要随之加强,在履行责任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树立维权意识。只有在细节上提高修养,就会减少、预防美容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3)美容执业者要加强与美容就医者沟通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目前,医疗行政部门和法律界的许多人士普遍认为,有效地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构筑医患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病人患什么样的病更重要”[5]。一方面美容医生对每一位想通过美容手术重建信心或追求美的就医者,要充分了解、掌握其精神世界,应用医学、心理学、美学等综合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手术,正确对待手术效果,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判断、总结并灵活运用沟通技巧,让就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意见或手术。对于那些存在心理障碍而要求进行美容手术的就医者,对其心理状态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接受医学美容手术的同时,也是对其心理障碍的一种治疗,能否达到最终的满意程度取决于自我认识的过程。在术前耐心做好降低过高期望值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正确认识到美容医学的风险性,做到科学与真实的告知。另外,对于不客观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要正确看待与引导,在现实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情况下,一些对医方不正确的报道是因为医方自身欲盖弥彰的做法造成的,医疗美容机构应加强行业自律,采取自觉自愿的办法,联合工商行政部门开展评选“放心美容医疗单位”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争取树立几个美容行业的品牌,以推动美容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针对就医者的预防措施对于美容就医者进行美容医疗保险宣传、进行美容医学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医疗美容手术的风险;美容术前履行告知义务,使美容就医者明确隐瞒病史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

  2.3针对行业主管部门方面的措施(1)完善医疗美容法律法规:近年来为了规范医疗美容市场,国家卫生部于2002年颁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其配套文件《医疗美容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医疗美容项目(试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等相继出台。配套文件中规定了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医疗美容技师和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这些从法律法规上将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做出了严格界定,杜绝无资质人员从事医学美容,从法律层上对遏制医疗美容纠纷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医疗美容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有关医疗美容服务的法规需进一步完善。政府要加快医疗美容立法的步伐,提高美容立法的层次,制定一部操作性强的医疗美容法。重点要明确美容执业者执业活动、医患双方的权益、医疗纠纷处理范围,并对医疗美容事故鉴定、申诉和民事补偿计算方法作出新的规定和调整。同时呼吁建立美容医疗事故保险制度,使美容医疗机构、美容医务人员、美容就医者三位一体参与医疗保险。(2)规范美容医疗行业行为,加强美容市场的监管:在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协作配合、协同管理,通过行政监管不断规范美容市场,使合法经营、正规运作的美容医疗机构得以健康发展。同时对违法经营的机构及时通过行政手段依法坚决予以取缔。对美容执业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严格执行准入制度,采取长效机制,加强对违法者的打击力度,加大违法机构及个人的违法成本。教育美容从业者加强行业自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恪守医学职业伦理道德。

  1欧阳学平.医疗美容纠纷及其防范.宜春学院学报,2005,27(4):102.

  3牛进宝,苏联珍,杨伟卓.美容外科的医学伦理学原则.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13(4):56~57.

  4牛进宝,于晓原,张艳红,等.美容外科的道德规范与医疗美容纠纷防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80.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消。

  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九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当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医师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第十二条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

  第十五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第十六条实施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第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

  第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

  第二十条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一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的从业人员要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未经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就医者病情及病历资料。

  第二十二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第二十五条医疗美容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二十六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的审核。发现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开展某医疗美容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应及时通知该机构停止开展该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七条各相关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工作。

  第二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省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根据工作实际,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提升政务服务和行业自律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加强机构审批监管。单位或个人申请举办医疗美容机构或医疗机构申请开设医疗美容科室,必须按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办理或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取得相应诊疗科目核定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把“准入关”,对医疗美容机构(含内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人员、设备等基本准入资质情况进行核查,对达不到基本标准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依法注销。

  2.加强违法行为查处。综合执法监督所应设立医疗美容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要加强线索收集,落实网格化、属地化监管,严肃查处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移交的生活美容机构、其他未取得相应资质的机构(个人)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肃查处利用宾馆酒店、会所、居民住宅等场所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严肃查处医师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肃查处医疗美容机构及医师超范围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医疗美容机构许可、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将违法犯罪的机构(个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杜绝零办案。

  3.加强广告监管。医疗美容广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服务广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并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内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审核,仅限于《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对未经批准和篡改广告审查样本或证明文件内容违法医疗美容服务广告的医疗美容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

  4.健全监管执法机制。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联合监管,减少多头多层重复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实施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随机抽查结果运用,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信息和检查执法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进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建设。

  5.提升行业自律水平。积极培育医疗美容相关协(学)会等行业组织发展壮大。各级医疗美容相关行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加强医疗美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容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度修订和宣贯落实工作,推进行业自律制度化。

  6.形成部门合力。网信、教育、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是本次专项行动的成员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部门间联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形成部门整体工作合力。对于工作中发现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案件线索,要及时通报相应部门。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要按要求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2020年7月17日、12月1日前,区卫健局综合执法监督所分别将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和总体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电子版及附件4报送区卫健局行政执法监督科。

  实行月报制度。每月20日前,区卫健局综合执法监督所将附件2、3汇总后,报区卫健局行政执法监督科。

  (一)加强组织领导。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行业监管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做好内部综合协调和外部工作联动。

  (一)结合2020年病毒肺炎疫情及美容行业实际情况,我队卫生监督员先后两次对美容行业进行了全覆盖的监督检查,主要对非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存在开展非法医疗美容的情况;是否存在聘请、邀请或与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合作开展非法医疗美容行为;经营的化妆品是否建立完整的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并落实管理制度;是否取得经营资质;注册事项和实际经营活动是否相符;是否非法购进和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行为进行了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对美容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我队对美容机构组织开展依法执业自查,督促建立依法执业承诺制度,现场签订《拒绝非法医疗美容承诺书》,要求美容机构严格按照承诺书要求,依法依规执业,任何美容行业必须在许可范围内开展,未取得医疗美容相关资质前不得从事医疗美容服务。(三)为进一步强化美容机构和群众对非法行医的认识,我队通过普法日宣传、安全生产日宣传等活动,共计发放打击非法行医宣传资料40余份,入户宣传10户次,微信转发推送4次,悬挂横幅1条,张贴海报8张。

  我队通过拓宽宣传面、全覆盖监督、畅通举报渠道、严格执法寄以案促法等多措并举,近年来美容服务机构行业自律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辖区内5家私营美容机构均能严格按照卫生监管要求进行执业,三年来无1例群众举报及处罚案件。

  美容机构的监管并非卫生执法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在美容所用的药品、产品;广告投放;产品溯源等细节方面更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及相关技术支撑。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单方面的监管,细而不全,无法进一步做实做细,卫生执法工作的有力开展存在一定的阻碍。

  监管一时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监管的意义在于居安思危,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把握好法律底线,守好法律红线。下一步我队将继续保持高压监管不放松,引导好美容机构依法执业,做到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随着美容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发展势头迅猛,但近年来逐渐进入到发展的瓶颈阶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迫切的需要高校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培养相应职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历年来的就业现状,校企合作情况,探讨教育教学中改革的思路、措施与对策。以期更好的指导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讲,就业方向模糊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多报考本专业的学生都以为是从事医学美容及其相关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以医学美容为主,培养目标以能够熟练掌握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各种操作项目,具有较强的医疗美容技术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美容整形科、皮肤科和美容中心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激光美容、生物注射美容、物理美容、美容皮肤治疗以及文刺美容等工作,从而明确了本专业的培养类型是“技师”。可毕业后由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职格证,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从事医疗方面的相关职业[3],导致毕业生心理落差较大。其就业主要集中于生活美容[4],而生活美容准入门槛低,劳动强度大,从业人员素质差,毕业生在医院实习一年之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到与医学相关的行业与职位,因此,很多学生选择专升本,或者改行进入其他行业,从而失去了继续从事美容行业的信心。

  我校于2003年开设美容医学专业,前两届毕业生可以考取医师资格证,至2005年根据高职高专的招生171录将本专业名称更改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2006年,卫生部下达文件,规定医学技术类专业既不允许报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又不能考取护士资格,限制了学生在医院择业的渠道。近年来,全国大中型城市很多医院开设美容科及民营医疗美容医院越来越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即使学生到医院实习表现优秀,医院科室想留用本专业的毕业生,可无相应的人事职称,更无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呼吁国家相关部门统一政策,设立美容技师岗位,保障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就业渠道,促使该专业良性发展。

  目前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办学模式,合作方式多元化。合作形式主要包括顶岗实习、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共同参与、多形式推进等等,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机制,远没有达到科学的、深层次的合作,学生实习很难落实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校仅为就业,企业仅为招工进行的校企合作,往往造成学生就业率高,而就业稳定性差。从就业情况调查来看,学生就业稳定性,与就业质量密切相关,凡企业底薪低、晋升机会少、劳动强度大、管理不够人性化、福利待遇较差的企业,学生就业稳定性就差,人才流失率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对入学新生做好专业思想教育、树立职业目标、培养专业兴趣和解答职业困惑。在教学中专业老师要客观详细的介绍职业特点,择业范围,让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珍惜大学时光,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个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认知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5]。早日规划职业发展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修养、择业创业教育列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扎实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医疗美容专业,投身该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6-8]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着合作不深入、机制不健全,缺乏校企统一管理的合作和实践经验,合作关系消极被动等问题。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提高校企双方的认识,并建立好相应的合作机制,第二,根据校企和就业需要,灵活合作形式,第三,加强双向沟通,加快校企改革,充实合作内涵。

  顶岗实习模式开辟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通道”[9-10],如何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怎样优化管理策略,是保证实践教学与就业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实习模式的创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深层次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这就要求学校作为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运作者,首先应该商定严密的工作方案、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措施。同时制定出定岗实习计划手册,实习纪律,考核方案。对带队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及时处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与企业内的老师共同管理学生,使定岗实习管理精细化。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生活美容行业,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容专业学生一般在技术方面成长很快,但是因为没能进入医院其会产生很大心理落差,相比周边学历较低的美容从业打工人员,应该在教学方面突出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精神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校内建设一个美容服务中心,能够让学生参与“服务中心”的管理和运营,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创业能力的开发,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习美容相关技能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进入生活美容行业之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校内“服务中心”以服务师生为目的,主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及社会人群需要,同时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师生提供实践见习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首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构建美容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将专业特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美容实践技能课程的学时比例,不断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力求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覆盖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推行校企联合培养、工学结合,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等措施。第二,构建考核考评方案实施“6+3+1”综合考核考评即理论考试占60%,技能考核占30%,素质考评占10%。每年外派专业部教师去美容企业回访调研,通过考察学生实习就业的现状,分析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与美容岗位的对接情况。考察美容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市场情况,分析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1],每年派往美容企业进修学习。全面提升我校医疗美容专业在国内的影响力。

  我国美容产业具有广阔前景,随之也成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但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尴尬境地,这就要求院校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增强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美容技术人才,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2]周鸿波,赵丽,侯慧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669-670.

  [3]唐正东,张秀丽.美容保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71-72.

  [4]柴林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6):773-774.

  [5]张明,李丽琼,吴艳霞,等.我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1):48-50.

  [6]卢玉仙.以护理岗位为切入点深化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43-44.

  [7]杨晔,章益,陈冬笋.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9-10.

  [9]刘志华,瞿志强,马廷升,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顶岗实习模式与就业导向结合的探索[J].中国药业,2015,24(8):10-11.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改革期间应重点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本文旨在分析“模块式”教学体系下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特色。

  1.1教学改革目标。一是改变往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人才观等教学理念;二是改变当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重点突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特点,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改变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行医疗美容专业就业方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四是改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专业技能等能力,发展其专业优势;五是改革教师队伍,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更高水平的实践技能。1.2改革价值。首先是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整合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各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知识,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利用自身技能更好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出更高端的医学美容人才队伍。其次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解决当前医学美容学生实习环节缺失问题,利用模块教学体系使学生加深对医疗美容专业的认识。再次,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现专业教学特点,并向其他医学专业借鉴更多的教学改革经验,切实解决学生实习环节薄弱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为医院培养更多高端美容人才,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社会的供需矛盾,促进医学美容专业的良性运转[1]。

  2.1采用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也被称为“2+1”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指的是三年制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学生主要是学习理论上的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水平和文化素养,后一年到企业接受培训,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为了促进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企业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增强其体系性。教师应结合医疗美容的职位要求,简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在课上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实习与就业的顺利衔接,提高本专业的就业竞争力。2.2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系。在以往医疗美容专业教学期间,教师大多属于课堂主体,以教材为中心,这便导致实际工作与课程内容出现脱节问题,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进入职业岗位。对此,学校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体系方法,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应用更多现代教育的理念与观念,增加学生的就业经验,根据专业的职位岗位要求进行设置,考虑学生的任职要求,在课程开展期间构建以素质培养与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每个模块的划分均以学生的就业前景为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明确自身可以掌握哪些知识,将其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结合,真正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在以技能训练为主导核心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2]2.3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主要以理论与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打破原有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组合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将其看做教学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更好的应用至健身美容、物理美容、形象设计以及医疗美容等专业中,期间教师应根据美容医疗课程的特点,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在知识讲解的整个过程中采用美容实训室课程讲解模式,以素质为基础,实训为基本手段,重点讲解美容技能的相关知识,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实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为之后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2.4实行任务驱动与项目引导模式。在医学美容专业课程讲解期间,教师还应引入项目引导与任务驱动模式,建立认识体验实训、讲解课程案例、仿真实训环境、项目驱动训练以及顶岗实习。在教学期间,教师应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医院就医情况,利用仿真技术创建真实的学练环境,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岗位职责,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生产岗位需求,提高专业技能水平。2.5改革教师队伍。为了更好的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学校应重点招聘理论知识丰富且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在结合医疗美容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医学美容专业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师资支持。[3]2.6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了保证实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还应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模式,制定合理可行的实训与考核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更多的实训项目,强化实践专业的讲解。期间,学校应改善当前的办学条件,建设更多的实训实验室,促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多渠道建设。

  在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期间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专业影响力,促使学校与企业形成合作双赢的模式,学校可以为医院与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可以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医疗美容专业的良性发展搭建产学研平台模式,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快课程的改革进程。

  [1]寇晓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国际化合作途径的探索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07):20-22.

  [2]游牧,汪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医学美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教学刊,2017(02):69-70.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在2004年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2006年卫生部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整,其人才培养方向或为美容医技或为美容护理。然而无论哪个方向的毕业生培养,都涉及到前沿的美容外科、护理等医学课程的教学。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灌输式”教学方式也逐渐被摒弃。因此,我们在美容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需要也有必要的加入新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美容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医学类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虽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新媒体的加入能够增加教学效果。直观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生动、形象、直观、能够“耳闻目睹”的学习氛围,利用模型、挂图等手段可以将人体组织解剖层次、医疗手术方法等直观而鲜明地表述出来;模拟教学法,即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将各阶段的护理过程一一呈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PPT、视频、动画等手段向学生提供大量教学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课堂记忆量。除此之外,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等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被合理应用。多重教学方法相穿插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岗位应对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

  随着新媒体教学手段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要使师生都更加适应新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改革。为更加完善美容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充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应该做到: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网络媒体的应用能力。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熟悉各种新媒体的各种功能的操作,有意识的将新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其次,要全面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功能,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建设网络课程,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互动的网络化,充分利用学生通讯终端智能化的特点进行课外时间的教学。再次,教师要利用新媒体的专题培训,开展新媒体环境的教学交流,加强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度。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加入新媒体的形式,丰富课程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更多的硬件设施,辅助教师的教学。除了传统的投影机外,网络设施也应该跟上步伐,以推进了学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信息化改革;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可以改变传统多媒体教学单向传播的缺陷,加强课堂学生互动,优化课堂结构,便于灵活实施教学过程;AR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模拟手术和护理操作,真实的感受临床实践;各种教学类的APP的使用,可以实现学生当堂课程的签到、问题反馈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也可以使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深入学习。在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大力加入后,我们更要注重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创建开放的、共享网络学习环境;注重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资源库的共享服务,增加多重资源的检索功能。使学生可以更多的利用课外时间,获得课堂上无法讲授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从事医疗美容护理的教师应扩大视野,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的转变;学校应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开展新媒体环境下新的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建设,不断推动本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张桂凤.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方法探索[J].知音励志,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