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5-3274

13887641154

护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肤价格_护肤注意事项-创业萤火

2023-10-15 19:24:26

  4、领取税务登记证后需要申请发票,发票申请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按定税方法,即每月不管有没有营业额都是每月交纳相同的税额;第二是根据开具发票的金额每月按税率缴税。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下列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外贸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手工业、修理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统称工商企业),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⑶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定),由股东盖章(单位股东)或签字( 自然人 股东)。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议(会议记录),由会议主持人和出席股东大会的董事签字。

  国有独资公司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决定或者董事会决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加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公章;董事会决议由董事签字。

  一人有限公司提交股东书面决定,由股东盖章( 法人 股东)或签字(自然人股东)。

  ⑷是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名称中冠以企业集团名称或者简称的,应当提交加盖企业集团母公司印章的《企业集团登记证》复印件;是参股公司的,还应当提交企业集团管理机构同意的证明。

  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司名称变更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

  化妆办营业执照,准备房产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红底一寸照片若干张。办理好工商营业执照后,到税务所办理税务登记证。以上便是编辑为您整理化妆如何办营业执照的相关内容,如果有其他的疑问,欢迎咨询。

  珀莱雅这两年就借着国货热潮快速发展,一度是李佳琦直播间的常客,销量一路攀升,成功摘掉了山寨的帽子,成为护肤品牌中备受器重的明星成长股。

  2017年,作为A股美妆第一股的珀莱雅上市,发行价为15.34元每股,而如今五年的时间后,珀莱雅股价为164元每股,最高一度达到185元每股,翻了10倍还多。

  创始人侯军呈一再强调想要做世界的珀莱雅,但珀莱雅最近却频繁翻车,接连出现问题,口碑大打折扣,明显理想撑不起现实。

  众所周知,护肤品赛道早已是一片红海,竞争非常激烈,别说突出重围,就是活下来都不太容易。

  曾在义乌干过多年化妆品批发的侯军呈,自然更懂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压力有多大:“要么是自己不断壮大,要么就面临被资本吃掉的现实”。

  2003年,侯军呈在和妻弟方玉友创建珀莱雅后,便决定另辟蹊径,不把重心放在一二线大城市,而是主攻下沉市场,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众多琳琅满目的大牌护肤品牌,其中不乏各种高端洋品牌。国外品牌有溢价空间,但国产品牌只能靠低价赢取市场,所获取利润也很有限。

  倘若在一二线城市大商场售卖,高额的成本基本很难挣到钱。珀莱雅便选择三四线城市日化专营店售卖,靠着比大牌化妆品折扣还低的价格,很快就站稳了脚跟,狠狠挣了一笔渠道红利。

  据未来智库发布的《2022年珀莱雅发展现状及业务布局分析》,珀莱雅线个,远高于同样靠下沉市场起家的丸美股份。直到2022年,丸美股份线多个。

  美妆经销商出身的侯军呈,见证过不少品牌盛极一时又日趋没落,他明白唯有不断变换渠道策略,才是让欧莱雅存活下去的基本功。

  当不少企业还因线下渠道衰退处于迷茫期时,侯军呈已经带领珀莱雅,积极布局电商渠道,入驻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多个电商平台。

  在美妆领域,珀莱雅是老牌美妆企业第一个在抖音卖货的。而珀莱雅第一个爆品“泡泡面膜”,也是依靠抖音平台的渠道红利创造出来的。

  到2022年,珀莱雅已经有初步成熟的电商渠道,电商团队规模超过300人,盈利非常可观。

  2022年双11期间,珀莱雅在天猫卖出了14亿元,同比增长66%,成为天猫美妆双11同比增速最快的国产美妆品牌之一。在抖音,珀莱雅销售额占据国货第一的位置,增长率高达120%。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实体生意都受到严重冲击。但珀莱雅却依靠线上业务,业绩始终保持增长状态。

  2017年,珀莱雅刚上市时,年营收额为18亿元,到2021年时,已经增长至46亿元。

  可以说,靠着错位竞争,抓住渠道红利,珀莱雅早已成为化妆品领域新国货之光。

  成立快20年,珀莱雅是少数从传统企业转型成功的美妆品牌。然而,成为“网红品牌”后,珀莱雅却频繁遭遇翻车。

  去年5月,有美妆博主测评珀莱雅的新款产品“羽感防晒”后,认为其防护能力“非常差”,而且送检成分也明显有很大问题。

  随后,另一位小红书护肤博主也测评了珀莱雅“羽感防晒”,称将其不同批次的产品送检,报告显示不同批次的两种物理防晒添加剂含量明显改变。对此结果,该博主质疑珀莱雅存在“随意加大物理防晒剂用量”“虚标高倍数防晒”等问题。

  随着视频不断发酵,很快就在消费者群体中炸开了锅,“珀莱雅”迅速登上热搜并引起广发热议。

  事后,珀莱雅将“羽感防晒”从多个平台下架,并发布了道歉声明,称该产品从没更改过配方,但由于生产工艺难度高,所以部分批次产品存在差异,并开通了售后通道,哪怕产品已拆封,仍可以享受免邮费退货服务。

  然而,还没等珀莱雅从负面影响中恢复过来,双十一期间珀莱雅又因为迟迟不发货,败掉了大部分消费者好感。

  在投诉平台黑猫上,双十一期间充斥着大量关于珀莱雅的投诉。不少消费者都控诉珀莱雅迟迟不发货,甚至双十二期间,大量消费者还没收到双十一预售时购买的货品。

  虽然官方解释是由于疫情原因造成的,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消费者控诉称“为何其他商品都能收到,只有珀莱雅却发不出货品?”

  不止消费者,不少分销商也对珀莱雅缺货非常不满。有分销商直言,珀莱雅不给分销商发货,是由于他们把预留的货品都挪用给了直播渠道,导致难以发货。

  尽管珀莱雅否认这个说法,并把发货难归咎于财务问题,却依旧难以平息各方怒火。

  12月3日,一位网友在黑猫平台匿名投诉称,“珀莱雅双抗精华打开后使用,居然发现里面有虫子。客服表示只能补发,不肯做出补偿。对这个结果感觉无法接受,希望能对珀莱雅做出处罚和赔偿!”

  此前,其实已经有另一网友控诉过珀莱雅双抗精华液赠品存在异物。客服承认是由于生产出现疏忽造成的,却迟迟不肯进行赔偿。最后该网友投诉到专业平台,才让自己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2022年11月16日,珀莱雅发布了一则股东权益变动提示公告,声称珀莱雅现任董事、总经理方玉友自2022年9月19日起,一共减持公司股份326.64万股。

  自2019年起,珀莱雅股票禁售期刚过没几个月,珀莱雅高管和股东就在频繁减持。

  据凤凰网报道称,珀莱雅高管在近三年来,包括创始人侯军呈在内的多位董监高累计减持多达84次,累计套现金额高达32.82亿元。

  尽管企业发展期间,高层减持也算是正常行为,但如此密集减持,总让人觉得珀莱雅高层是对企业不自信,甚至太过着急。

  2017年前,珀莱雅为了契合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人群的消费场景,长期主推物美价廉的大众护肤套装。

  但随着品牌发展,为了让珀莱雅摆脱低廉的产品印象,侯军呈提出“大单品策略”,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最早珀莱雅推出了“补水”“海洋护理”概念的产品,但补水这个理念实在太基础,效果并不好。

  2020年,珀莱雅推出了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 抓住“早C晚A”契合“成分党”们推崇的护肤理念,在抖音、小红书疯狂种草,很快一炮而红,成为大品牌的“平替”。

  之后,珀莱雅在推出羽感防晒时,又如法炮制,主打防晒美白双重功效。并雇用了99位抖音主播,来推广这一单品。在真金白银的强势氪金作用下,羽感防晒一度非常火爆。

  综合珀莱雅年报及wind数据来看,珀莱雅在产品研发投入一直都不高。2014年-2021年,珀莱雅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合计为4.34亿元。尽管2019年后研发费用稳定在0.7万元以上,但每年研发费用占公司营收比例却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2022年前三季度珀莱雅研发费用为0.95万元,同比增长81.8%。却依旧比不上欧莱雅等美妆护肤品巨头年约70亿研发费用,即便和上海家化、华熙生物等数亿元研发投入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但在销售费用上,珀莱雅的投入却是相当舍得“砸钱”。年报显示,从2014年起,八年来珀莱雅累计在营销上砸进了82.31亿元,占营收比例也是逐年递增。2021年比例高达42.98%,2022年前三季度就达到17亿元,同比增加34.79%。

  2006年,珀莱雅深陷销售危机。为此方玉友特意拜访了营销大师叶茂中,并在对方的点播下,将“补水、锁水、活水”,作为产品定位,打响了“深层补水专家”名号,一步步走上巅峰。

  多年来,珀莱雅越来越倚重营销,很早之前就与大S、章子怡等颇具话题的重量级明星合作,之后又联合各路当红直播不间断直播种草。为了营造声势,珀莱雅花钱一点都不手软。

  但短期内珀莱雅虽然收获了不错收益,可长远来说,由于缺少抗打产品,并不利于企业发展。

  之前珀莱雅的产品走低端路线,哪怕没什么技术含量,靠营销也能有不错效果。但大单品战略下,没有靠谱的明星产品,纯营销之路很难再走得通。

  像雅诗兰黛小棕瓶、倩碧小黄油、悦木之源菌菇水、兰蔻大粉水等明星产品,都有一批忠实消费群体,有的甚至推出了十几二十年,销量依旧不错。

  侯军呈曾说:“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的珀莱雅,甚至是世界的珀莱雅,但却不是外国的珀莱雅。”

  前脚,日本花王集团推出首个男士美妆品牌;后脚,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揭幕,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包含男性护肤。

  此外,今年,联合利华、资生堂等也在中国市场推出男士高端护肤品牌。男士美妆市场会爆吗?

  关于近日正式揭幕的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已拥有高端男士护肤品牌朗仕的雅诗兰黛进一步表示,研发中心将成立男士卓效护肤研究中心,专注于男性护肤品的科学研究、产品与包装创新,还将开展针对中国男性消费者的临床测试等。

  此外,据青眼了解,在公开报道中,男性消费者的临床测试仅有理然等少数美妆品牌在做,雅诗兰黛很有可能是首家宣布开展针对中国男性消费者临床测试的国际美妆巨头,体现其希望在男性护肤市场进一步深耕的决心。

  在雅诗兰黛上述研发中心官宣的不久前,日本花王集团推出男士美妆品牌UNLICS,主要面向不满足于理容需求,探求美感的“Z世代男性”。据了解,该品牌为花王首个涉及包括彩妆在内、专门面向男士的化妆品品牌。

  花王化妆品事业部门UNLICS品牌经理堀由秀对媒体表示,UNLICS将积极考虑进入到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未来争取布局到全球市场。

  今年6月,资生堂高调推出专为亚洲Z世代男士打造的新奢复合护肤品牌SIDEKICK侍刻,并于7月1日宣布登陆中国市场。该品牌上市作为资生堂中国四大战略之一“致胜美肤”的重要举措,资生堂对其期望颇高,由资生堂集团男士产品业务部部长阿南徹担任该品牌负责人。

  作为资生堂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尝试之一,阿南徹对媒体表示,希望SIDEKICK侍刻在5年内成为中国男性护肤市场上份额Top 3的品牌。

  今年5月,联合利华中国推出高端男士护肤品牌EB39,该品牌结合新潮的元宇宙概念,品牌名意为“39天完成皮肤自我迭代”,EB则是“ENERGY BUFF(能力增益)”的简称。

  品牌宣称,EB39是联合利华中国推出的第一个轻奢男士护肤品牌,同时也是旗下第一个元宇宙品牌,第一个算法推动的护肤品牌。运用了联合利华旗下iPredict大数据工具,能够借助跨平台数字化分析能力。目前,该品牌产品聚焦于男性祛痘、保湿与抗老,主要产品为精华品类。

  此外,拥有欧莱雅男士,碧欧泉男士等男士护肤品牌,稳稳占据国内男性护肤市场头部位置的欧莱雅也在去年年初试水男性彩妆,推出一款男士修颜乳,销量不俗。

  各大美妆巨头对于国内男士美妆市场兴致高昂。究其原因,面对增长乏力的现状与竞争激烈的女士美妆市场,美妆巨头们急需找到有潜力的新增长点,于是,仍有巨大潜力尚未开发的中国男士美妆市场就成为其找寻增长动力,完善品牌布局的不二选择。

  首先,目前的男士美妆市场规模仍较小。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预测,2021-2026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8%,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7亿元。而根据业内人士分析,现在中国男性护肤市场的体量相当于女性市场的2%左右。

  淘宝天猫男士护理行业负责人葆龄表示,男士护理行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尽管买男士护理产品的消费者有较大增长,但目前体量不大,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除了市场规模小,新品牌面临着有先发优势的老牌美妆巨头与本土新锐品牌的双重夹击,整个男士美妆市场可谓僧多肉少,新品牌想生存下来并不容易。

  拿今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品牌来看,联合利华中国推出的男士护肤品牌EB39市场反响就颇为平淡。

  据青眼查询,EB39抖音官方店铺拥有1104位粉丝,店铺总销量为7260件,销量最高的一款为喷雾与啫喱组合的抗老套装,销量为1751件,售价为486元。

  或许是宣发重心放在抖音的缘故,EB39淘宝官方店铺9月开业至今,粉丝不到300人,上架五款产品。 这样的市场表现,作为背靠巨头联合利华的新品牌,难称合格。

  不过,另一新上市男士护肤品牌SIDEKICK侍刻与其相比市场表示就亮眼不少。

  7月正式上线的SIDEKICK侍刻天猫旗舰店目前拥有四万余名粉丝,其中一款150元至300元不等的洗面奶销量破万,此外,复合管男士精华乳等多款产品销售破千。

  目前,由于先发优势以及深入人心的品牌认知,国内男士美妆市场主要份额仍由国际品牌牢牢占据,从今年天猫双十一男士护理店铺GMV排名来看,前十名中仅有两家国内品牌的身影,分别是上海家化旗下的男士护肤品牌高夫与药都仁和,分别位列第八与第十位,前三名分别为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碧欧泉官方旗舰店、吉列官方旗舰店,由于碧欧泉为欧莱雅旗下品牌,因此前两名被欧莱雅牢牢占据。

  事实上,青眼通过梳理发现,欧莱雅等国际美妆巨头由于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建立了较为深入的品牌认知,因此占领了国内男士美妆市场的较大份额,其中欧莱雅已覆盖中高低端男士美妆市场,欧莱雅男士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碧欧泉则定位于高端市场。

  此外,妮维雅男士、曼秀雷敦男士等主打男士的品牌也因进入时间较早,价格适中,在中低端市场广受欢迎。

  不过从榜单中也有些可喜的发现,十一名至二十名中,国货品牌占据大壁江山,自然堂、理然、珂岸、百雀羚、海洋至尊、左颜右色等品牌赫然在列,体现国内品牌在男士美妆市场形成对于国际品牌的围攻态势。

  2019年以来,至少有五家新锐男士品牌出现,且大都得到资本的看好,获得了融资,体现了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男性美妆市场的关注开始升温。

  青眼发现,相较于此前在品牌营销上发力,仅靠低价优势博得消费者青睐的路径,有些新锐品牌有了自己对于男士美妆市场的思考,展开差异化的品牌打造路线。

  近两年,存在感较高的理然,主打男士专研,开创“全男性受试者”的功效检测,通过发表《男性皮肤健康护理白皮书》与联合高校开展围绕男性皮肤的研究,在了解男性皮肤方面领先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理然先后完成六轮融资,披露总金额达6亿元,其中创立仅一年多就获得了五轮投资,足以体现资本市场对其的看好。

  SOULMAN极男专注于男士皮肤清洁,主打研发,通过投资千万建设广妆科研实验室,与日本花王联合研发原料等举措,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凭借出色的销售表现,跻身天猫男士品牌洁面乳类目年度销量前列,今年还获得了天猫金妆奖“年度男士护理奖”与“年度男士挚爱品牌”两项大奖。

  此外,亲爱男友、左颜右色等国产品牌也销量不俗,在男士美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看出,面对此前由国际品牌占据男士护肤高地的局面已有些许动摇,男士美妆产品开发仍有巨大空间,国货品牌通过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深入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令人信服的品牌形象,还是非常有希望在处于成长期的男士美妆市场找到自己的向上之路。

  相比女性消费者,男性消费者在消费习惯,决策路径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而由于长期以来化妆品多为女性消费者打造,因此,品牌方需要改变既有思路,需要结合社会背景,深入探索男性消费者的个性与心理需求,才能真正获得男性消费者的青睐。

  SIDEKICK侍刻品牌负责人阿南徹认为,男性与女性的消费习惯很不一样,男性从搜索产品到最后决定购买的过程是很短的,但他们了解品牌的过程链路却很长,不过男性的品牌忠诚度也比较高,他们不愿意频繁地换产品。

  淘宝天猫男士护理行业负责人葆龄同样认为,男性更偏理性,购物链路会比较短,购物的目的性更强。此外,男性的品牌忠诚度很高,一旦认可一个品牌,一般会持续去用,受打折促销活动的影响也会低一点。

  除了个性上的差异,男性皮肤与女性皮肤也有着天然的不同,例如,由于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多,男性皮肤一般皮脂腺分泌比女生的旺盛,此外,一般男性皮肤厚度比女性厚,因此男性一般皮肤耐受性较好,不易过敏。

  在先前很长一段时间,男性进行护肤与化妆是难以被人接受的,直到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观念的变化,这一局面才有所改观。

  目前,出于悦己、社交等需要,不少男性已经形成了护肤习惯。据青眼情报调查发现,目前男性消费者中有9成以上的人已形成了护肤意识。

  青眼通过梳理也发现,目前男性美妆市场产品仍以护肤、理容品类为主,男性彩妆大多为品牌边缘产品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有望成为男士美妆市场发展的生力军,率先打破固有的审美观念。

  青眼发现,目前,UNLICS、SIDEKICK侍刻、JACB等多个男士美妆品牌都以“Z世代”作为主要消费人群。“Z世代”主要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身处网络信息时代,更加强调自我价值。

  此外,由于男性美妆KOL的推动与自身更加开放包容的观念,“Z世代”男性对于化妆接受程度较高。据CBNData消费站发布《2021男士彩妆线后单身男性是线上男士彩妆消费的主力军,其中尤以00后的消费增速最为可观。

  今年5月,定位于为Z世代年轻男性提供化妆解决方案的男士彩妆品牌言执也成功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此外,从市场格局来看,男士美妆高端市场未来或将大有可为。青眼情报调查发现,男士对高端品牌的关注度逐年增长,明显高于对整个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男士高端护肤市场一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

  UNLICS、SIDEKICK侍刻等男士美妆新品牌都定位于中高端,就是看中了男性消费者未来更加深入,专业化的需求而带来的消费升级。

  目前,男性美妆消费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教育,越来越多好产品的诞生,男士美妆市场或将爆发出不可小觑的增长潜力。

  日前,高奢美妆品牌香奈儿推出全新“黑金砖”密集修护油,宣称添加扁叶香果兰和印度獐芽菜提取物,能深彻修护,天猫旗舰店售价4820元。这意味着,火了一年多的油类护肤品市场迎来了高端玩家。那么,“以油养肤”为何这么火?时下还有哪些新的机会点?

  前不久,香奈儿官方微博发布了新品“黑金砖”密集修护油的宣传内容。据介绍,该产品融合五月香草(扁叶香果兰)浓缩精萃的精纯赋活力与喜马拉雅圣地花(印度獐芽菜提取物)精萃的密集修护力,可以使肌肤更平滑、柔润、匀亮,产品定价4820元/15ml。截至发稿,天猫香奈儿官方旗舰店显示该产品总销量为500+件。

  青眼号外通过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系统查询发现,香奈儿“黑金砖”密集修护油实际产品名称为“香奈儿奢华精萃密集修护油”,备案日期为2022年9月16日。据了解,该产品功效宣称包括美容修饰、滋养、修护、保湿、抗皱、紧致、舒缓七大功效。除了美容修饰外,其余六项功效均上传了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简述,其中抗皱、紧致功效的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是在中国实验室完成,其余则是在国外实验室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奈儿品牌官方推荐的美容步序中,修护油使用步序排在精华和眼霜中间。青眼号外注意到,此前香奈儿推出的光彩夜间修护精华油产品并未给出这样的美容步序。也就是说,今年香奈儿的新品系列已经将精华油列为不可或缺的护肤步骤。

  无独有偶,超高端美妆品牌LA PRAIRIE莱珀妮也在今年推出了莱珀妮鱼子精华夜间精粹油,产品售价为4530元/20ml。截至发稿,天猫莱珀妮官方旗舰店显示该产品月销量为100+件。据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系统显示,该产品宣称具有滋养、保湿、抗皱、紧致和舒缓的功效,且已上传了人体功效试验简述。同样,在莱珀妮官方护肤步骤中,妮鱼子精华夜间精粹油排在反重力精华后,面霜前。

  有分析认为,这说明以香奈儿、莱珀妮为代表的高端品牌有意在油类护肤品市场大展拳脚。而高端玩家的持续加码,也足以说明火了一年多的油类护肤品市场,正变得更加成熟和拥有了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同样,高端品牌入局也会加速这条赛道的洗牌和强化竞争烈度。

  而吸引高端品牌的,或许也与油类护肤品市场的持续增长不无关系。据青眼情报数据,2022年中国油类护肤品市场规模约为488亿元,以油养肤概念的深入和以油养肤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油类产品上游供应市场的规模也将随之增长,2022年中国天然植物精业市场预计规模可达到105.8亿元,2026年预计将在此基础上增长近74%达到183.6亿元。截至发稿,目前小红书平台与“以油养肤”相关的笔记达23万+篇。

  从品牌端来看,LAN兰、逐本、雏菊的天空等新锐国货品牌的崛起几乎都与“以油养肤”风潮有关,并借助油类产品在护肤品市场站稳了脚跟。这当中,LAN兰和逐本都是以卸妆油切入市场,如LAN兰臻米糯感洁颜油宣称是养肤卸妆油,逐本卸妆油也强调“养护皮脂膜”。

  同样,雏菊的天空翡冷翠修护精华油更是直接宣传“无水精华,以油养肤”。青眼号外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上述品牌开始积极布局精华油、精油面霜、精油唇膏、精油面膜、身体油、护发油等众多品类。

  除LAN兰、逐本、雏菊的天空等品牌外,其他品牌也在“以油养肤”浪潮下积极拓展油类产品,而且并不局限于卸妆油、面部精华油等品类。譬如,华熙生物旗下品牌夸迪就于2021年推出“悬油次抛”(夸迪舒润稳肌悬油次抛精华液);FanBeauty Secret也推出了“油敷面膜”(油橄榄臻萃润泽水油面膜),倡导水油同补;个护品牌半亩花田则在今年推出了全新空谷精油香氛系列,其中就包括沐浴油、精油香氛身体乳、精油香氛护手霜和身体油等。

  不难看出,“以油养肤”概念的盛行让油类产品品类不断拓宽,已从传统的面部护理衍生至全身、头皮、发丝等。一位有着20多年美妆品牌运营经验的业内人士认为,“如今护肤品中水乳霜、面膜等类目的内卷越来越严重,行业不断地炒作概念、成分,把原来常见的水剂型产品转到相对少的油类产品,再加上养肤概念,“以油养肤”就火了。

  “国内品牌在研发、功效成分配比上做得不够好,就只能从产品类型上弥补,改变产品性状,推一些新概念,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术,不是道。”他表示。

  此外,有多位化妆品工程师表示,“以油养肤”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油类护肤品可以为皮肤补充油脂,滋养皮肤,但效果也不能夸大。有观点认为,一些油溶性的功效成分做成水或乳液会影响功效,更适合做成精华油。

  对此,广州麻尚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来成告诉青眼号外,一般不存在油溶性活性物不能用于精华液和水乳的情况。“天然植物油的低温稳定性差,热稳定和光照稳定性更差,活性成分做成精华油产品很难,很容易出现成本不低、使用不方便、保质期短等问题。”他进一步表示。

  也有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从过去精油市场的经验和人群定位来看,‘以油养肤’很难完全实现大众化。”某上市公司旗下美妆品牌负责人则认为,油类产品的适用人群和使用季节都比较受限,精油类产品也不是护肤的必要步骤,本身乳霜产品就含有油脂,封闭性和使用感也比单纯的精油更好。

  “油的优势更多偏向于芳疗的情感链接,这方面比较有机会,但能不能做大还要打个问号。”该负责人表示。

  该说法不无道理。一方面,新条例对化妆品产品功效宣称的要求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化妆品“芳疗”宣传也存在一定风险,今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公示过一起化妆品宣称“芳香疗法”被罚的案例(详情见青眼号外文章《官方明确:化妆品宣称“芳疗”有违法风险》)。

  虽说“以油养肤”会受季节性影响,但当下有不少品牌正在通过产品配方和宣传改变固有的刻板印象,以此积极拓宽油类产品的使用场景和适用人群。例如,PMPM千叶玫瑰精华油就在今年“618大促”期间打出“夏季水感油”的口号,强调油皮、夏季也可以使用。LAN兰也于今年5月推出气泡时光油(凝光悦活精萃油),主打清爽不油腻,满足年轻肌肤的抗初老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称将推动以植物油脂、微生物、发酵产品等生物来源替代石油来源原料的生产技术,香料香精绿色制造工艺等的发展。这也反映出,用天然植物油代替矿物油脂、合成酯类或香精香料是护肤品未来研发方向之一,而一众强调植物油成分的“以油养肤”产品无疑押中了这一方向。

  但“以油养肤”市场要想更进一步,确如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所言,“有赖于品牌们推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和构建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使用场景,以及通过打造出更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引领护肤新趋势。”

  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中国化妆品品牌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出《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本次试点工作由国家药监局统一组织,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省(市)药监局具体负责实施。本次试点自2022年11月开始,为期1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探索个性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行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鼓励试点企业围绕彩妆、护肤等普通化妆品,在皮肤检测、产品跟踪、个性化护肤服务方案等方面进行试点。

  (二)探索对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有效监管措施。鼓励各试点省(市)药监局在现行的化妆品监管法规框架下,创新监管模式,在产品备案、检测、留样、销售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方式的优化。

  (三)研究制定个性化服务相关的规范性文件。通过试点,在符合化妆品产品备案、生产监管、风险监测等相关法规要求下,进行合理优化,既要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又要满足消费者用妆的个性化需求。

  成本上涨、销量下滑、疫情封控、涨价……在颓势难掩的化妆品市场中,美妆品牌们如何维持品牌发展动力?如何提高增长韧性?如何在最后一季度中逆风翻盘,给2022年带来一个完美的收尾?

  近期,青眼情报洞察消费者近三个月的美妆消费行为,发布了《美妆消费趋势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下称《趋势报告》),总结出七大趋势,以期对美妆企业打赢年终战提供参考。

  今年以来,美妆行业从成本到物流、从上游到终端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线下渠道销量仍在下滑。《趋势报告》显示,近8成消费者Q3(第三季度)在美妆产品上的投入为500-3000元,纺锤形消费结构已见雏形,有超7成消费者表示在Q4(第四季度)不会增加美妆产品的消费投入,尤其在80后消费者中,81%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增加彩妆投入。仅有3成消费者表示愿意在美妆消费上增加投入,其中90后增加美妆消费投入意愿最强。

  不过,消费者愿意在美妆消费上增加投入的比例仍高于减少的比例,在愿意增加投入的消费者群体中,超20%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增加10%以上,这部分人群或可成为促进美妆消费整体增长的人群基础。

  换言之,第四季度美妆品牌想要进一步提升销售额,除了把握双11重要促销节点以外,也需要重视纺锤两端的消费者,提高有意愿增加消费投入人群的投入金额。

  具体该在哪些方面入手,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购买意愿?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本身而非品牌,《趋势报告》显示,Q3抖音平台搜索量TOP50美妆关键词中品牌相关关键词占比为18%,其中搜索量前10的关键词中仅一个和品牌相关,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力在下降,消费者对品牌的粘性也在降低。

  《趋势报告》也指出,接近70%的消费者尝试新的美妆产品的原因是认为其功效/成分适合自己。产品功效、与自身肤质匹配度、产品成分、肤感等成为消费者选购美妆产品的主要因素。超过1/3的消费者在进行美妆消费时关注的是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在消费者更喜欢通过品类、成分、功效去反向挑选品牌的情况下,品牌可以尝试放大在这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增加搜索曝光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趋势报告》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添加独家成分的国货护肤品买单,这也是近年来美妆国货崛起的一个有力例证。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方若想抓住消费者,一方面要直击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展现品牌研发生产实力,用产品的功效、独家成分等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向消费者倡导科学护肤理念,树立品牌专业的形象,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提高购买信心,增强两者之间的粘性。

  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美妆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护肤、香水的需求超越彩妆。

  相比于产品更迭速度更快、更容易产生话题度的彩妆产品,护肤品市场中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更长久,更容易产生粘性,也更容易出持久的爆款产品。以抖音平台为例,7-9月销售额TOP15单品中超过半数是护肤品;在李佳琦的“双十一”美妆个护预约前10榜单中,有8款产品是护肤品。

  《趋势报告》显示,消费者当前的护肤流程日趋精细,在护肤品类上的投入占比也最大,超7成的消费者表示Q4将增加护肤品使用频次,并有意愿增加对护肤品的投入。分品类来看,洁面产品使用渗透率最高,除卸妆和眼部精华外,其他护肤品类使用渗透率均超50%,效果好的产品才会吸引消费者长期回购,帮助品牌稳定存量市场。

  那么在护肤品类中,消费者的兴趣点到底在何处?在抖音平台,线亿次,小红书“中国成分”相关笔记达到10万+,比如,茶成分相关笔记数11.21万,互动量2231.88万;马齿苋相关笔记数1.36万,互动量357.64万。

  《趋势报告》显示,超6成消费者认可中国成分,超7成消费者认为使用过的含中国成分的护肤品达到或者高于预期,48%的消费者认为国产原料/成分技术已跟上时代的脚步,效果好且性价比更高。

  消费者对相关成分的护肤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中国成分也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抖音平台用户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前面也提到,消费者的搜索习惯不再是直接搜索品牌,而是成分、功效等。所以品牌方若想进一步扩大护肤市场份额,一方面要借助大单品打造爆款产品,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另一方面要挖掘消费者精细化的护肤需求,提高基础护肤品类以外的需求,如眼部护理、精华油等产品,深挖细分市场;同时借助对中国成分的宣传提高品牌关注度。

  此外,除了需求一直稳增的护肤品市场,香水/香氛品类销售也在持续增长,从目前各大美妆集团公布的财报来看,香水一直都是他们强劲的业绩推动力。

  《趋势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Q3抖音平台香水/香膏品类销售额持续走高,作为节日送礼的热门选项,其销量仍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且高收入人群更愿意为香水/香氛产品买单,越来越多的高端购物中心开始设置香水专柜。

  品牌若想切入该赛道,就需要触及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可以优先从高端人群聚集的商业体切入,通过入驻高端商场、开展不同主题的线下活动来实现多点触达。

  产品是品牌发展的内驱动力,而如何进一步触达消费者并抢占“双十一”大促的关键节点对品牌而言也至关重要。上月,停播109天的淘宝超头部主播李佳琦正式复播,2个多小时观看量超6352.8万,带货交易额超过1.2亿元,这也给正处于低迷的美妆市场注入了不少信心,许多品牌都期望“双十一”能够实现逆风翻盘。

  事实上,头部主播们仍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KOL对消费者们的影响力也并未减弱。《趋势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消费者会通过直播间或者种草视频挂车购买美妆产品,直播间成为消费者购买美妆产品的主要渠道,KOL对消费购买的影响力持续增加,各种类型的K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OL也不断涌现,且消费者对KOL的关注度越来越聚焦,流量BWIN必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开始朝着少部分头部主播聚集。从抖音平台1-8月带货GMV来看,排名第一的骆王宇带货GMV高出第二名26%,是第五名一盟的2.5倍。

  相比于线上,受疫情影响,线下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线下美妆集合店销售下滑。但《趋势报告》显示,线下渠道依然是美妆产品的主要渠道,超过半数的消费者更青睐在线下渠道购买美妆产品,也有接近半数的消费者更喜欢线验活动。

  事实上,许多品牌在完善线上渠道的同时,也一直都在扩大线下渠道布局,如谷雨已在线家门店,植物医生线家,樊文花门店更是已经突破5000家。

  除了增加线下门店,扩大服务半径,举办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快闪、线下促销等,也能够让消费者和品牌零距离接触,实现更精准的触达。

  因此,布局线下渠道、开展线验活动依然是品牌快速、深度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方式,通过不同类型的线下活动有利于帮助品牌拓宽消费群体、实现破圈,有利于加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总结来说,美妆消费存量市场逐步稳定,激发潜在人群,在品牌端,应构建品牌独特的文化,以大单品策略为主轴,并以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营销端,借助头部主播的影响力;在渠道上,除了电商和直播的精细化运营,也应重视线下投入,多维度触达消费者,提升日常和大促的转化率。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已经有49个美妆品牌陆续官宣了60位代言人。官宣新代言的品牌和代言人总数相比第一季度分别下滑17%和14%。

  另据时趣洞察引擎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8月,明星营销相比去年仍呈下降态势,明星营销事件同比2021年8月下滑超27%。

  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从2021年以来明星屡屡“翻车”让品牌更为谨慎之外,更具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成为导致一部分品牌开始缩减甚至直接砍掉明星营销预算的主要原因。

  上麒广告公司创始人杨正华认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品牌于流量有很大的压力,动辄百万的代言费让他们望而生畏。”

  湃动咨询联合创始人涂晓明则表示,近期品牌们找流量艺人代言的热度稍有下降,变得更谨慎起来。流量明星接到的代言虽然没有和他们鼎盛时期一样多,但流量依旧是品牌考虑的首要因素。

  此外在第三季度中,化妆品牌官宣明星代言的两大趋势依然非常明显:矩阵化和年轻化。

  首先看矩阵化,即单个品牌在短时间内官宣多位不同级别、代言不同产品或品类的合作明星,以打造出一个品牌“明星矩阵”。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品牌明星营销的常态。比如在9月,兰蔻官宣了三位明星合作:倪妮作为全球护肤与香水代言人,张凌赫和薛凯琪为品牌挚友。除兰蔻之外,纪梵希、雅诗兰黛、润百颜、兰芝、OLAY、自然堂等品牌在第三季度也官宣了2位及以上的合作明星。

  这种“矩阵化”策略的优势有三:其一,金字塔层级的明星代言,可以通过不同明星将“品牌调性”和“流量转化”两个营销目的相结合;其二,能利用不同代言人进行品类细分,更好地突出产品重点;其三,还能分散明星营销“翻车”风险。

  在三季度化妆品品牌官宣的明星代言中,赵露思和肖战分别接了三个新title,前者有「自然堂洗护发全球代言人」、「OLAY身体活力代言人」和「娇兰香水及护肤代言人」,后者有「YSL护肤代言人」、「巴黎欧莱雅品牌代言人」和「安热沙品牌代言人」。此外,王一博、白鹿、檀健次、时代少年团、白敬亭等明星也分别都接了两个品牌代言。

  再来看年轻化趋势。统计可见,第三季度60位代言人中,95后(Z世代)明星超过20位。其中时代少年团尤其受欢迎,得到理肤泉、娇兰两个外资品牌签约。

  涂晓明告诉《未来迹Future Beauty》“调性再高的品牌,也是需要加速年轻化锁定未来消费群”品牌们看中的不是年轻群体现在的消费力,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未来消费意向,占领年轻人消费心智:在同类型产品中,他们第一个能想到自己。

  另一个现象是,有不少“旧日偶像”开始回归大众视野,出现在了代言人榜单中。比如溪木源官宣朴树作为代言人,AMIRO觅光官宣高圆圆作为品牌代言人,膜法世家官宣王心凌作为面膜代言人,云南白药牙膏选择苏有朋代言。

  相比年轻流量明星来说,这些“旧日偶像”无疑更具备传达品牌内涵、品牌价值导向的能力,但同时也有缺乏话题度的弊端。

  “大龄明星有他们对应的消费群体。但翻红的这些明星与实力明星相比没有什么出圈话题。缺乏话题和注意度是翻红艺人们未来要思考的问题。”杨正华对此表示。

  除了选择Z世代的明星作为代言人,品牌吸引年轻群体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虚拟代言人。

  在社媒平台上,虚拟人物从诞生之日起就颇受关注。从虚拟人顶流洛天依到3天吸粉200万的柳夜熙,近两年品牌选择虚拟偶像代言的案例只增不减。有不少品牌开发出原创虚拟代言人,花西子官宣了同名代言人虚拟形象花西子,在第三季度,羽西也官宣了元宇宙体验官羽茜茜。

  但可以发现,从虚拟代言人诞生以来,乐于试水的化妆品品牌并不多,已经“吃螃蟹”品牌,也更多将虚拟代言人作为一种短期的话题营销,尚未有明显的长期品牌建设效益出现。甚至许多品牌在“造”出一位代言人后只做单次营销事件的曝光,在之后的传播物料中没有更多体现。

  目前业界对于虚拟代言人的一个共识是,相比真实存在的明星而言,虚拟人无疑具有几个优势,其一,人设和颜值稳定,“塌房”和“翻车”风险低;其二,虚拟人创新上具有更多可能性,能够设计出与品牌调性更“贴脸”的视觉形象和内容价值;其三,随着AR/VR的广泛应用,未来虚拟代言人能应用于更多营销场景。

  但涂小明认为,在拥有以上优势的同时,虚拟代言人也并不是风险全无,比如虚拟形象大多衍生自二次元,声量越高的形象粉丝效益越强。也更倚靠技术支持和背后的团队,代言人更换声优、解散团队等都会影响到品牌。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从品牌价值层面来看,超写实类的虚拟代言人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沉淀,这种品牌自己打造的IP很可能只是短期流行文化的产物,无法与有大量历史曝光积累和鲜明人设标签的明星IP媲美。

  同时,虚拟代言人(超写实人)的运营成本较高、初始投入较高,而且启用虚拟代言人对品牌有长期影响,需要长期投入,这其实比签约一个明星代言而言,是种更“重”的营销模式。对此,Stars整合娱乐营销公司负责人胡晓蔚也表示认同,怎样把虚拟代言人用好,还要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无论品牌代言人选择流量明星、虚拟IP、体育明星还是其他艺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立足于整个品牌发展规划,根据品牌现阶段的传播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代言人,让代言人最大限度地为品牌服务。”杨正华说。

  换句话说,品牌要梳理出明星营销的底层逻辑,根据场景和需求灵活寻找明星合作。这里简单列几种常见需求和其对应场景:

  最常见的一种诉求是需要强化品牌信任,提高产品转化率。这类诉求通常在三种场景下出现,首选,产品品类市场已成“红海”,同质化严重;品牌化程度不高;新品导入阶段,需要快速构建产品信任。

  这时候引入明星代言,有一定的品牌背书效果,结合产品包装的设计、用料,能够形成一定的用户信任。

  其二,品牌需要突破销量瓶颈,实现目标用户的破圈。企业之所以出现销售瓶颈,往往也是品牌问题的一种体现,比如品牌老化,年轻人不买账,无法实现对年轻人增量突破;再比如品牌形象过于大众,无法吸引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等等。

  这类企业需要借助明星代言来实现:第一品牌焕新;第二破圈传播。前者是利用明星的大众认知标签实现品牌转型,改变大众对品牌的固有认知,而后者其实是把明星当做一个传播渠道,向其粉丝受众传播品牌价值。

  第三种需求,不断激活市场热度,通常见于成熟品牌或高端品牌。对于这类品牌来说,明星代言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特殊的IP联名,品牌与明星的调性大多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中,品牌方甚至会占主导地位,甚至明星会因为收到高端品牌代言合作而提升身价。

  因此在当下,品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根据自身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明星营销事件的价值,通过明星营销传递品牌文化。杨正华对此表示,“品牌找代言人,需要跟艺人一起思考:怎样深度结合,凸显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每年在全国各地迈入30+℃的季节,防晒的热度指数便会一路飙升。据防晒趋势指南统计,中国防晒品类市场的规模连续九年呈递增趋势。

  2022年3月,以富含水果的美容产品而闻名的GLOW RECIPE进军防晒领域并发布新品;Mistine(蜜丝婷)宣布完成超2亿人民币A轮融资。5月,美国专业防晒品牌Supergoop!获得融资,投资方为一群来自商业、媒体和娱乐行业的顶级投资人......

  资本场的蜂拥,强势彰显着防晒正在成为日常刚需。而在刚需的背后,是消费者防晒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对于防晒的专业认知和购买要求的快速升级,在影响整个防晒市场的发展方向的同时,更在倒推整个防晒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升级。

  那么,在今年夏季初临的阶段,火热的防晒市场是否有发生什么变化,涌现出了哪些新趋势和新技术?

  在传统防晒市场,防紫光、清爽肤感等可称得上是市场关键词,但近年来,在传统的主宣传点之外,“大分子防晒”“防蓝光”“多效合一”正在成为影响防晒市场起伏的新趋势概念。

  据了解,此前主导防晒市场的多是分子量500道尔顿的小分子防晒,但由于消费者反馈,传统小分子化学防晒剂易通过皮肤被吸收进入人体,有安全隐忧,因而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的防晒剂即大分子防晒,开始在市场展露声量。

  近期,玉泽便是迎合这一需求,推出了全新的大分子白金盾防晒。据悉,玉泽大分子白金盾防晒,采用独有MM3*大分子配方科技,精选3种大于500道尔顿的“大分子”,研制而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分子防晒并非近年才出现的技术,而是早在20年前便已出现,目前市场至少有七八种大分子防晒剂存在。只是今年以来,品牌端开始重视这一概念。

  在大众认知中,防晒多是用于防御紫外线,但实际上,肌肤需求防御的远不止紫外线,还有蓝光、红外线、环境污染等等。防蓝光便是继紫外线后,防晒的又一关键防御对象。

  据《2021防晒趋势白皮书》显示,2018年-2020年抗蓝光防晒品消费规模高速增长超14倍,其中因办公室需要频繁使用电子产品的白领对抗蓝光偏好更高,就这一人群而言,需求规模绝不容小觑。

  从品牌端来看,ISDIN怡思丁、雅漾、依泉等品牌也是纷纷推出“抗蓝光”防晒产品。在电商平台的购买名称中,加入“抗蓝光”关键词的商品也是不在少数,如“牛尔胜肽养肤防晒液100ml组防紫外线抗蓝光清爽”“城野医生敏感肌专研防晒小粉瓶抗蓝光温和面部防晒”等。

  多效合一,此前在化妆品行业多见于护肤品和彩妆品类,而近年来,其涉猎范围已延伸至防晒品类,隔离、补水保湿、修护光损伤、抗老、抗污染、养肤等多重功效已成防晒产品的加分项。

  近期,光明网便有报道称,根据对市场热门产品的分析显示,主打修护、保湿、美白等“多效合一”的防晒产品受欢迎程度较高。

  而C2CC传媒&新妆记者观察了本次618天猫榜单中精华防晒霜加购榜前十,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精华防晒霜加购榜前十中,百雀羚光棱镜防晒打出了“抗光老·修光损·真养肤”的多效宣传点,怡丽丝尔防晒、高姿防晒打出了防晒+美白概念......为迎合市场需求,多效合一概念在防晒产品中的落实已较为普遍。

  随着防晒市场的规模推高,消费者的需求点也在日新月异,对于产品的要求更是节节攀升,火热的市场势必倒逼内卷的品牌们不断升级,以防被同行抢占市场。因此,防晒战场的硝烟早已从开年便开启的防晒代言人官宣潮,升级为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突破。

  以具体品牌来看,今年5月1日,资生堂发布了一款全球首创的护肤光防晒霜,其应用了资生堂防晒研制的“保护”和“美化”肌肤并行的Sun Dual Care™技术,可称为一款黑科技新品。

  据了解,这项技术的灵感来自于对农业领域光利用的研究,是利用太阳正能量的一项突破。该技术实现了将阳光转化为护肤光,打破了避光防晒的模式,开创出了一种“越晒越美”的全新防晒方式。

  截止目前,资生堂护肤光防晒霜未在淘宝、京东官方旗舰店中上新,已入驻天猫国际日本直营,月销200+。

  在资生堂强劲的防晒推新下,欧莱雅并未甘于落后。欧莱雅宣布推出突破性防晒技术UVMune 400,可长效阻隔380~400nm的长波UVA,有效保护皮肤免受潜伏的超长UVA射线的伤害。

  据了解,UVA1中波长在370~400nm的部分被叫做长波长UVA1,长波长UVA1中更长的380~400nm的部分被叫作超长波UVA。UVA1虽然能量低于UVB,但具有更高的穿透性,可以穿透到真皮深层。

  且现有的防晒剂对长波长UVA1(尤其是超长波UVA)的防护力很弱。欧莱雅UVMune 400技术的出现便是打破了防晒霜对长波长UVA1(尤其是超长波UVA)防护力不足的窘境。

  目前,欧莱雅已将该技术应用于旗下品牌理肤泉,相关产品已于3月在法国药店推出。

  雅漾的母公司皮尔法伯,以做敏感性产品著称,但在多年研究之下,皮尔法伯研发出了它家第一个防晒剂TriAsorB,其核心功效便在于防护可见光,尤其是蓝光、防晒黑能力更强。

  据《光化学与光生物学》显示,5%TriAsorB可显著抑制了所有类型的DNA损伤,约达到51.08%。而5%TriAsorB+5%Tinosrb S的组合抑制效果更强,抑制了90.3%的DNA损伤。

  目前该款原料已应用至雅漾多款产品中,如雅漾Intense Protect 50+便是涵盖了TriAsorB和Tinosrb S的双重组合。目前,该款防晒未入驻雅漾淘宝、京东官方旗舰店,部分C店中已上新。

  作为化妆品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防晒可谓正值“当打之年”。无论是需求风向、宣发概念,还是研发技术,无时不刻都会促使防晒品牌们的竞争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只有充分明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热点,品牌才能在这场不进则退的细分市场中不被击倒,进而寻找机会脱颖而出。

  在社交媒体上,常常能看到“海龟腹中都是塑料”“被渔网缠住的海洋生物”等等内容,引起屏幕之外的我们一阵又一阵心痛。

  海洋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峻,联合国于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呼吁全世界一起保护海洋环境。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也逐渐兴起一股对海洋保护的风潮——备受关注的Blue Beauty获得了不少品牌的拥护与响应。除了La Mer、Caudalie、欧舒丹等大品牌之外,也有不少新锐品牌针对海洋保护推出相应的措施与行动。

  最早,Beauty Heroes创始人珍妮·贾诺特(Jeannie Jarnot)发起了一项名为“Project Blue Beauty”的可持续发展运动,呼吁使用对珊瑚礁无害的成分来支持环境和海洋保护,目标是实现零废物包装。“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海洋。”UpCircle Beauty的联合创始人安娜(Anna Brightman)说。从本质上讲,它意味着将安全、可持续采购和海洋安全的成分与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可再填充的包装相结合。

  其实,此前的Green Beauty、Clean Beauty等趋势都大同小异,主旋律都是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但落到具体的点上,不同的趋势都各自有侧重点。

  “Clean Beauty通常等同于无毒美容,就像应用在皮肤时无毒一样。但我们需要考虑从洗发水、剃须膏、除臭剂、化妆品中冲走的合成香料和有机硅。这些成分在日常用品中仍然非常普遍,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它们对环境、海洋生物和地球健康的影响。”珍妮说道。

  Blue Beauty与Green Beauty两者都倡导可持续性,但Blue Beauty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主要以海洋为核心。不仅仅是使用纯净、可持续采购的成分,Blue Beauty围绕包装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水资源浪费和限制产品对海洋的危害展开。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数据,每分钟就有一辆装满塑料垃圾的自卸卡车进入海洋,这相当于每年800万吨塑料,这对海洋生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珍妮解释说:“很多人将蓝色与海洋友好联系在一起。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宣称Blue Beauty的品牌会确保其产品不会影响环境,不仅是在海洋安全、可持续采购、最大限度减少碳足迹等方面,同时品牌也会研究如何回馈并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

  Blue Beauty提倡限制塑料浪费,并致力于减少以及消除美妆行业的塑料与有害成分对海洋的影响,比如像氧苯酮(通常存在于化学防晒霜中)、聚四氟乙烯(用于粉饼或睫毛膏)和有机硅(用于面霜、洗发水和护发素)这样的成分就容易危害海洋环境。

  以防晒霜来举例,能吸收紫外线的氧苯酮(oxybenzone,又称二苯甲酮)和能吸收UVB射线的桂皮酸盐(octinoxate,又称甲氧基肉桂酸辛酯)被发现对珊瑚有严重危害,这两种成分是化学配方中最常见的成分。

  2021年前后,夏威夷、帕劳和泰国等地推出的“防晒霜禁令”引起了广泛关注,禁令宣布禁止使用含有氧苯酮 (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Octinoxate)等危害珊瑚礁化学成分的防晒霜。于是,也有不少品牌和生产商瞄准这块发力。不仅是欧缇丽、Coola、Aethic S vée、蜜丝婷等品牌都有推出珊瑚礁友好型的防晒霜,像资生堂和花王等大集团也有跟进。

  防晒趋势指南显示,如今安全风险较高的防晒剂如4-甲基苄亚基樟脑、二苯酮-3等,已逐渐被头部产品所抛弃。

  此前,不少工程师在接受聚美丽采访时也认为珊瑚礁友好型防晒霜会成为一个趋势。“但目前国内似乎还未看到有推出珊瑚礁友好型防晒的品牌,也没有法令规定产品不能含有对珊瑚礁有害的成分。”一位成分党博主对记者表示。

  帝斯曼个人护理及香原料大中华区市场总负责人张瑛婷Amanda表示:“国内目前防晒的主要核心落在肤感和防晒效果上,珊瑚友好或者环境友好至少在现阶段还只是‘锦上添花’。但从长远来看,此类概念可以作为品牌额外价值去宣称,一些小众品牌会更愿意关注以此来凸显品牌个性;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环保话题的日益关注,也会有一部分群体愿意为此溢价购买。”

  据悉,到2050 年,海洋中的塑料将比鱼还多,这意味着各个行业需要做出巨大的改变。

  据零废物周报道,美妆行业每年贡献高达 1200 亿个包装(其中83亿是塑料),而航运业每年则贡献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

  《国家地理》指出,塑料的最主要来源是包装材料,其中绝大多数从未被回收或焚烧。事实上,目前海洋中有超过5万亿块塑料。

  “塑料对依赖海洋获取食物的动物构成重大威胁。”Codex Beauty Labs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Barbara Paldus 博士说,“对于海龟来说,一个漂浮的塑料袋看起来像一只水母,当被摄入时,它会在胃里造成阻塞,最终导致海龟饿死。同样,塑料颗粒漂浮在海洋表面,对海鸟来说就像鱼卵,这导致了全球大约250种海鸟中四分之一的胃中都含有塑料。”她补充道。

  随着人们对塑料的依赖增加,海洋生物面临的危险也在增加。据估计,每分钟有超过7公斤的个护产品微塑料进入整个欧洲环境,这一发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些材料对地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担忧。“

  虽然我们可能会使用小剂量无害的防腐剂,但这些成分每天有数十亿次的机会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而且由于不能分解,它们最终会损害海洋生物和微妙的生态系统平衡。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酯出现在美国沿海地区的海洋哺乳动物的体中。这种成分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防腐剂,研究表明它可能会破坏体内的激素并增加患癌风险。”环境工程师出身的护肤品创造者Bonnie Schiffman还指出,“不仅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其他有毒成分)对海洋生物有害,它们最终还会沿着食物链向上进入我们的身体。”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几十年来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微塑料(通常小于 1000 纳米的塑料碎片)。

  Plastic Soup Foundation的一项研究表明,欧莱雅、拜尔斯道夫、宝洁和联合利华等大集团旗下接近90%产品都含有微塑料。该组织在对巴黎欧莱雅、卡尼尔、妮维雅、吉列、Oral-B和海飞丝等的7000多种产品进行的首次同类研究中,87% 的产品含有微塑料。

  该报告发布之际,Theguardian网站报道的一篇文章显示,首次在活人的肺部发现了微塑料,在从接受手术的患者身上采集的 13 个样本中,有 11 个样本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其中聚丙烯和 PET 最常见。之前的两项研究发现,在尸检期间采集的肺组织中微塑料的比例同样很高。

  非盈利环保组织Plastic Soup Foundation创始人玛丽亚·韦斯特博斯 (Maria Westerbos) 说道:“我们看到大量新出现的证据表明,塑料不仅对环境构成风险,而且对人类健康也构成威胁。”

  对于国外新锐品牌的环保举措,聚美丽此前两年曾进行多次报道,要了解更多品牌可阅读聚美丽往期文章《补充装/再生塑料/不含水,这12个美妆品牌的价值观很动人》及《绿色美容、可持续发展、回收利用......国外高端美妆品牌在关注什么?》。对于宣称Blue Beauty的品牌来说,必须致力于重构产品的生命周期,例如原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和回收等等环节,这里即举例几位其中的佼佼者进行介绍。

  英国护肤品牌REN Clean Skincare使用回收的海洋塑料作为产品包装的材料(用大西洋中收集的塑料生产了首批可回收泵之一),为保护海洋、海浪和海滩,该品牌还在过去两年中一直与 Planet Patrol合作,以帮助收集堵塞水道的塑料。

  2018 年,REN承诺2021年实现零浪费目标。截至 2021年12月,REN成功完成了这一使命,即只生产可回收、包含回收材料或可重复使用的包装。

  One Ocean Beauty 是由美容行业资深人士 Marcella Cacci 创立的护肤保健品牌。该公司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通过与欧洲最具创新精神的“蓝色生物科技实验室”合作,将尖端科学技术与天然原料相结合,从而开发出纯净的、经过临床验证的、可持续发展的护肤产品。

  这些产品每款配方中都含有3~5种海洋活性成分,例如海洋微生物及单细泡生物等,这些成分具有独特的抗衰老功能,都是通过在实验室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获取的,且都是可持续生产的,从而确保对海洋生物不会造成伤害。

  One Ocean Beauty 的配方生产是可持续的,所有的产品包装也都是100%可回收的。为了帮助保护激发品牌灵感的海洋,品牌与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组织Oceana达成合作,通过捐款等形式保护海洋免受污染和破坏性捕鱼活动的影响。

  据外网violethairlounge报道称,Kevin Murphy已成为第一个使用100%海洋废塑料 (OWP) 制成包装的美容品牌,这有利于避免大量的塑料对海洋造成危害。100% 使用OWP的产品包装上会印有英文标识。

  该品牌还支持气候现实项目,该项目的重点是教育公众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科学。

  在品牌沙龙中,为了消除水浪费,Kevin Murphy还与ECOHEADS合作,与普通淋浴喷头相比,ECOHEADS的喷头用水量减少了 65%,但同时能提供相同的洗发体验。

  护肤品牌OSEA(品牌名“OSEA”代表海洋、海洋、地球和大气)是一家家族企业,品牌由一对母女Jenefer和Melissa Palmer于1996年创立,致力于打造将海藻混合物与其他植物精油融合的健康护肤产品。

  据悉,这一使用海藻的配方灵感来自这个家庭的曾祖母 Elsa Reuschle。Elsa在长岛海峡游泳,治愈了她腿上的几处撕裂的肌腱。她将她的恢复归因于咸水中存在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海中发现的大量海藻。

  可以确定的是,OSEA是一个深爱海洋的品牌。所有 OSEA 产品均以植物为基础,无麸质且零残忍,不含羊毛脂、蜂蜡等动物源性成分。

  自1996年以来,OSEA 一直热衷于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为公司总部使用可回收包装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这一目标。OSEA 不仅支持Mission Blue和Surfrider Foundation(两个致力于清洁水和健康海滩的非营利组织),同时也获得了气候中和认证。

  可以看到,在可持续包装上,许多品牌正在转向使用其他资源或者使用海洋中的再生塑料。例如,天然护肤品牌Honua Hawaiian Skincare使用植物性油墨和风能制成可堆肥包装,而其回收瓶则由玻璃制成。

  “除了可持续包装之外,为创造产品而触及或移动的每一个关系和元素都是可持续或再生实践的机会。” Kypris创始人Chase Polan说道,“从可持续和可再生资源购买原料,土地及其居民得到照顾,人们得到良好的待遇和公平的报酬;以减少碳排放的方式运输原料和组件(这在疫情期间非常棘手,物流选择更加复杂),并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产品(这意味着实验室支付生活工资并以健康的就业实践运作,尽可能使用太阳能或风能等清洁能源,并营造社区和关怀的环境)。”

  尽管已有许多品牌宣称可持续,它们仍然存在相当多的质疑点。由于“Green”和“Blue”或者“Clean Beauty”等术语是主观的且不受监管,因此一些公司能够通过仅实施其中一种可持续解决方案(如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有机成分或环保制造)来定义自己,这也使得行业里出现了一些“漂绿”现象。

  面对高昂的成本替代和研发技术的限制,本土企业在对于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的投入都排在了比较靠后的位置。尽管有一些品牌推出了环保措施,但大多局限于包装方面。

  就像在刚刚过去不久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不少品牌都推出了相关的环保内容,但谁在蹭热度,谁又在默默践行,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可持续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也期待能有更多国货品牌身体力行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女生们回望自己的护肤化妆史,虽然完全比不上SKII神仙水和雅诗兰黛小棕瓶在女生们心中的地位,但韩束也实在算不上一款冷门的化妆/护肤品牌。

  至少在还是化妆新手的时候,能拥有一瓶集合防晒、隔离、遮瑕、养肤等功能为一体的粉底产品BB霜,是每位女生的入门必备。

  具有20年历史的老国货品牌,韩束凭借一款“红BB霜”走红,回望韩束的发家史,更是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的营销渠道史。

  微商大行其道的年代,韩束凭借敏锐的渠道获得了“第一微商”的称号。在电视传媒的鼎盛时期,韩束也表演得相当精彩,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微商和电视购物的衰落,韩束需要新的渠道模式。

  1.从天猫双11的美妆TOP10榜单中消失,直播间能挽救韩束岌岌可危的竞争力吗?

  周五下班之后的屈臣氏,和想象中平日里无人光顾的景象有一些差距,接连进出的游客和热情介绍的导购,似乎都在宣告,在屈臣氏这样的化妆品集合店逛一逛,选购一些护肤品或者化妆品,仍然是值得一做的事情。

  屈臣氏是中日韩各类品牌平价护肤化妆品的重要线下渠道,“卸妆”“洁面”“爽肤”等护肤品分门别类在货架上陈列,只要进入屈臣氏简单询问,导购几乎都能帮忙找到想要的品牌,而很多曾经名噪一时的国货品牌,如果今天不再走进屈臣氏,被唤醒记忆,它们便很快就消失在人们脑中了。

  在屈臣氏里偶然闲逛中,“国货精选”和“面膜精选”的区域,带有“KANS”字母logo的韩束品牌护肤品和“一叶子”面膜几乎占据了整整两面货架。

  拥有护肤、洗护、男士、彩妆等主流品类,这个诞生于2003年的护肤品牌,走过了近20个年头至今还没有消失,仍存活于全国4000多家屈臣氏线多个线下分销商处。

  长江后浪推前浪,完美日记、花西子在近两年抓住了国货化妆品密钥,在短时间中异军突起,曾经因“BB霜”走红的韩束,和它的发家史一样却显得有些过于传统。

  时至今日,即使被贴上“传统”的标签,韩束的风头仍然盖过其背后的上美集团,以及旗下主打的一叶子面膜和红色小象等产品线。

  作为上美集团第一个也是最成熟的品牌,韩束在最近三年为上美集团贡献了平均40%的收益。

  而聚焦于品牌本身,韩束具有20年品牌历史,在中国护肤化妆界,韩束身上自带着时代特征的转型意义。其母公司上美集团曾摸索出一套化妆品生意经。

  “从家庭主妇到月入过万,我非常感恩。”在微商大行其道之时,从朋友圈衍生至互联网的边边角角,四处流串着关于微商的代理广告,对渠道敏锐度极高,韩束在这一时期因“第一微商”的称号为人所知。

  2014年,韩束曾在微商渠道创造出“40天销售了一个亿”的神话,亮眼的销售数据让韩束成为年度微商的霸主位置。

  韩束在微商界的霸主地位,加上外界对其“无直销牌照”的质疑,也为其带来连绵不绝的争议。

  有媒体揭露,在韩束的微商代理渠道中,一度出现“代理拿货价不到市场价1/4”的成本剪刀差、代理授权管理混乱的情况,但火热的招商扩张,仍使韩束的微商代理团队曾一度扩张至10万人。

  庞大的代理商基数成为韩束的一把双刃剑,一面是让韩束拥有了成为“第一微商”的资本,一面是“微商”的销售模式,模糊了韩束的品牌定义,也使得韩束的“招代理”愈发向传销靠近。

  微商模式带来红利,让韩束在2015年创造了高达90亿元的零售额,几乎接近巴黎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额。韩束被质疑“传销”风波,风口浪尖上,韩束取消了微商事业部,但韩束还是吃到一波“红利”——有报道指出。

  在屈臣氏的产品货架上,几款日文包装的面膜,要不是放在“国货精选”的货架上,可能会唬住不少人。而关于韩束是韩妆品牌吗?这个问题扔在今天,仍能问住许多人。

  与众多国内自主化妆品牌一样,韩束在屈臣氏里的货架仍被归在国货一类,但与韩国没有半点关系的韩束,硬生生在韩流的鼎盛时期,蹭了一波热度。

  韩束创始人兼CEO吕义雄将化妆品品牌命名“韩束”,靠着“擦边球”式的品牌名,韩束在三四线城市备受欢迎。

  这与韩束的出身不谋而合。韩束诞生在三四线小城的线下直销渠道的专卖店中,出身自带“下沉市场”的地气感。

  电视购物的兴起,韩束抓住了造势的机遇,将大量营销投入当时下沉市场的电视购物频道之中,这种低成本高转化触达用户的营销渠道,让韩束迎来爆火。

  2008年,韩束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下沉市场”的电视购物频道中;2009年,韩束进军电视购物一年,全年销售额达到9000万;2010年,韩束做到了电视购物行业的第一名;2011年,韩束占了全国电视购物化妆品品类的38%。

  更为具象的是,在电视传媒鼎盛时代,湖南卫视一度是品牌商重点广告黄金投放渠道,当时,韩束与湖南快乐购等全国30多家电视购物频道达成合作。

  后来,韩束又重资押注红极一时的《非诚勿扰》,在2013年和2014年短短两年时间内,韩束累计斥资数亿元签约冠名该相亲节目。2014年,韩束在广告中投入将近6亿元,子品牌一叶子的投放达到4亿元,而2015年和2016年将维持这个数量级投放。

  在抓住渠道这一路上,韩束一直有着高度的敏锐力,从电视购物到微商渠道,韩束都抓住了时代的一波波红利。

  正如电视购物会随着电视机一起消失一样,渠道的流变,迫使韩束一次次转型。从电视购物到微商的转型,韩束都完美应接。但自微商的没落以来,韩束长时间陷入渠道低谷期。

  囿于中低端市场定位、渠道增速放缓的掣肘,一方面,韩束在不得不正面面对品牌心智极强的国际化妆品集团,另一方面,在不断崛起并极其擅长互联网营销的新国货品牌面前,韩束更没有抓住更新兴的具创新特色的营销渠道。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统计数据曝光了韩束在新时代下的失势。自2018年起,韩束与一叶子已经完全从天猫双11的美妆TOP10榜单中消失。

  在2017年~2018年前后诞生的本土护肤、美妆品牌,也纷纷一改线下点位扩张的“韩系打法”,开始选择线上电商世界。直播电商兴起,韩束结束了漫长的空窗期中,等来了下一个渠道红利。

  在抖音、快手电商发展的早期阶段,以韩束为代表的老国货品牌,因为有着一定大众认知度、韩束作为更便宜又大碗的平替品,因此更易为直播间用户所接受。

  老国货品牌触网翻红,在2020年5月,上美集团与快手主播小伊伊合作,举办韩束&一叶月子专场直播,单场GMV达到1303万元。

  去年7月,韩束因轰动一时的吴亦凡事件拉动了一波野性消费,原本在线人数只有十几人的直播间,一瞬间引来流量下单购买。

  在过去两年,直播电商无疑是当下最大的风口之一,很快,这个新兴的行业发生罕见的税务大地震,一主播被“封杀”,直播电商来到向左还是向右的十字路口。

  直播带货粗放式发展的时代,可能即将面临结束,如何更专业系统地精细化运营,也许会是下一个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韩束而言,在直播电商的下半场做好准备,会是一根挽救品牌生命力的解救稻草吗?

  一路走来一路花式营销,在新的渠道问题面前,韩束缺乏品牌竞争力,这个困扰来得更为直接。

  在消费者端,韩束确实没有什么更能吸引人的化妆品了,曾经红极一时的“红BB霜”,如今在韩束的淘宝官网上仍占据“本店BB霜热销第一名”,但对于爱化妆的年轻女孩来说,BB霜这类产品早已被遮瑕更专业、质地轻薄、流动性更强的粉底液所取代。

  韩束作为上美集团的旗下产品,同列品牌一叶子和红色小象,一同为集团带来占比高达9成的营收。

  但在我们走访的位于武汉街道口和洪山广宏汇的两家屈臣氏中,购买上美集团旗下这三款产品的消费者几乎屈指可数。

  韩束的产品线中,母婴护理已经成为上美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年前三季度,红色小象贡献出约22%的营收。在2020年零售额超过15亿元。

  在线下韩束的产品线中,与市场同类比较,红色小象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屈臣氏导购告诉我们,在同类母婴护肤产品中,她更推荐启初,因为性价比更高,选购的人更多。

  在货架上,我们看到白色瓶装的启初已经卖断货了。导购告诉我,“已经卖断货了。”货架上,“补货中”三个字提醒顾客。

  反观启初旁边的红色小象,虽然粉色包装更像婴儿的皮肤,但相比较于源自百年民族企业上海家化旗下的民族品牌启初,消费者对于红色小象的产品认知度似乎并没有那么高,导购也提到,还没有出现卖断货这样的情况。

  韩束并不具备竞争力的品牌优势,正在被市场上的新老品牌共同瓜分。除了花西子、完美日记这样的新国潮品牌,就连相隔十万八千里的饮料行业,都盯上了护肤化妆这门生意,比如“玻尿酸饮品”,接二连三成为一条被资本看中的新蓝海。

  其实不管是韩束、还是一叶子和红色小象,韩束在“红BB霜”之后,韩束并没有打造出类似令人记住的大单品。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区合伙人肖瑶分析,国内美妆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处于“有知名度、没品牌”的状态。很多企业只会通过广告等方式打开销路,却没有真正做到关联一个品类,明确自身定位。

  “今天包括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在内的企业,已经开始有品牌意识了,他们希望自己在消费者认知里能代表什么,希望消费者主动选择、打破垄断,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打造品牌这件事情上,国内企业只是刚刚起步。”她表示。

  如今,上美集团即使多条腿走路,依然产品力缺失。反观新锐的国产品牌,在国际品牌发展受阻的时候,反而活得越来越滋润。邻近的日本和韩国,其实也经历了本土化妆品产品力崛起,替代进口化妆品的历程。

  与上海家化、百雀羚、云南白药等排名前二十名的本土国货品牌相比,韩束的产品似乎并没有更出挑的优势。

  研发和产品双双在线的国际护肤/化妆品降价,国潮品牌在小红书、KOL、美妆博主各处用力营销。韩束作为排名前二十的老国货品牌,传统得有些腹背受敌。

  在产品线上,韩束背后的上美集团平均发力,但多条腿走路的韩束仍无法推出类似“红BB霜”这样的大单品,更无法塑造出强有力的产品竞争力。

  被贴上的“传统”标签,韩束似乎很难撕下来。要如何走出渠道和产品之困,也许需要韩束投入更多的心血。